由於醫療的進步,台灣老年人口(定義為≥65歲)比率日益增加,到2050年估計老人會佔總人口數比率將高達35.5%。而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流失越趨嚴重,最終導致肌少症,但是流失速度因人而異,因此症狀輕緩也會有所不同。
如何檢測是否患有肌少症呢?
濕毛巾不易擰乾
過去可以輕鬆扭乾毛巾、旋開罐頭,現在變得比較吃力,毛巾常常擰不乾。
從沒有扶手的椅子上站不起來
無法從椅子上一次站起來,需要靠支撐物才能起身,或者爬不動樓梯,顯示大腿及下盤肌群肌力不足。
過馬路時,常無法在轉成紅燈之前通過路口
在沒有受傷的情形之下,走路變得愈來愈慢:例如過馬路時,明明剛綠燈就開始走,才走到一半,就變成紅燈了。
反覆跌倒
跌倒機率增加,過去1年來連續跌倒2次以上。
體重減輕
非刻意減重,6個月內體重減輕5%。例如,原本體重60公斤的長者,半年內無緣由地減少3公斤,就應小心。
如何改善?肌少症該吃什麼?
肌少症患者應要補充「完全蛋白質」像是肉、魚、雞蛋、牛奶就是屬於完全蛋白質,胺基酸還量充足,單獨補充後身體可以快速吸收,但盡量分三餐均勻食用,不足的部分可加入含有蛋白質的點心。
除了攝取蛋白質外,以下食物也是可以幫助改善肌少症:
維生素D: 深海魚、動物內臟、奶及蛋黃,但最有效的還是「曬太陽」,只要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人體皮膚,我們的皮膚就會自行合成維他命D 。
黃豆製品:豆漿、豆干、豆腐
另外,如果您的家人都要上班無法替家中長輩準備這些料理或是帶長輩去做適當的運動,可以詢問附近的長照中心有沒有提供相關服務,目前政府有提供長照中心、護理之家補助等多項福利,可以減少您的負擔,讓長輩們每天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